(1) 早晨品田山 ; (2) 早晨桃山,原圖放大看,山頂上的人都看得一清二楚
(1) 品田山3529M ; (2)池有山3303M ; (3)桃山3325M
(1) 芒花與中央尖山 ; (2) 日出中央尖山頭
(1) 池有名樹 ; (2) 池有-桃山路線鞍部的異石奇樹,很像劍龍稜
(1) 武陵橋的明信片紅楓樹 ; (2)雪山登山口前大水池
這趟武陵三秀自組重裝兩天一夜之旅,從池有登山口上,經歷品田、池有、桃山三座百岳,再從桃山登山口下,總共23.5km。沿途的雲層總是積壓在附近山頂上,不見北面大霸群峰,也看不到南邊的雪山稜脈,但步道景色優美,變化不斷。中央尖偶爾露臉,巨大鐵杉不停地伴隨,沿途有名樹、有異石,有夕陽、有朝日,有冰霰、有汗水,有品斷、有2.2K藍教官。初以吊橋始,末以帝雉終。有新達山屋住,有自揹水可飲,縱使晚風冷冽、晨霜降臨,重裝在肩上,一步一步地踏上去,雖然無法跟單攻行程一樣奮進而行,但山用爬的,感覺卻是格外扎實。若說有什麼遺憾在上頭,那就在走一回吧。
[武陵三秀資訊]
◎品田山:標高3529M,頂上不見三角點木樁,網路資訊說是森林三角點,依高度百岳排名NO24,為百岳十峻之七,亦是武陵四秀之首。在武陵三秀任何一座山頭天氣晴朗時都可看見雪山、大小壩稜脈、中央尖等英姿,又以品田山最為清晰。品田山山體斷面的奇特皺褶是其特徵,而介於品田前鋒與品田山之間的V型品田斷崖亦是這趟旅程的賣點之一,走起來刺激,看起來更有詭麗崢嶸的奇勢。
◎池有山:標高3303M,頂上有顆已風化嚴重的三角點,網路資訊說是三等,依高度百岳排名NO52,為百岳六易之一。因其西面有新達池、亞美池、品田池(這次無緣看見)而得名。頂上依然能見到雪山、大小霸、中央尖等中央山脈著名百岳。
◎桃山:標高3325M,頂上有顆三等三角點,依高度百岳排名44,為百岳八秀之五,因山形像桃子而得名。欲登桃山可從池有登山口上,到三岔路口轉桃山方向,或可直接從桃山登山口上,是前往喀拉業山的必經地標。頂上風景如同前兩山一樣無敵。
[參與成員]
Nick、Wevily、Roger、宅良
[Day0 住宿資訊]
住環清宮,有熱水可洗澡,房間較窄,被鋪不錯。
[GPS路線圖]
Day1: 池有登山步道上新達山屋(藍線) – 累積里程13.2km
武陵吊橋 ->桃山/池有登山岔路口(往池有山,累積4km) -> 三岔營地(往池有山,累積7.5km) -> 池有山石瀑登山口 -> 池有名樹-> 新達山屋(累積10km) -> 品田山(3524M,累積11.6km) -> 新達山屋(累積13.2km)
Day2: 桃山登山步道下武陵農場(紅線) – 累積10.3km
新達山屋 -> 池有名樹 -> 池有山登山口(累積1.3km) -> 池有山(3303M,累積1.8km)) -> 三岔路口(往桃山,累積2.3km) -> 桃山山屋(累積4.6km) -> 桃山(3325M,累積4.8km) -> 桃山登山口(累積9.3km) -> 武陵吊橋(累積10.3km)
[路線導覽圖]
參考桃山步道上的導覽指示牌
Day1: 池有登山步道上新達山屋(褐色+橘色線)
Day2: 桃山登山步道下武陵農場(橘色+白色+黃色線)
[距離高度圖]
[健行時程]
Day1 新達山屋、品田山
0430 抵達武陵吊橋前停車場
0459 停車場,出發
0512 武陵吊橋
0613-0630 桃山/池有登山岔路口,用餐
0709 1K處
0904 2.2K處,藍教官遺世點
0943 3K處
1026-1123三岔營地,用餐
1126 池有山登山口
1149 池有名樹
1256-1318 新達山屋,整裝
1416 品田斷崖
1451-0315 品田山(3524M)
1619 新達山屋
Day2 池有山、桃山
0448 新達山屋,出發
0541 池有名樹
0616 池有山登山口
0627-0654 池有山(3303M)
0705 池有山登山口
0732三岔路口
0849 1.2K處,桃山鞍部
0926-0945 桃山山屋,休息
0955-1018 桃山(3325M)
1123 3K處,軟木林道開始
1303 桃山登山口
1328 武陵吊橋
[旅遊紀錄]
Day0 11/28 前往環清宮
因為前往要到武陵農場附近的環清宮過夜,大家不約而同地請了半天的假期,為了就是希望能優閒的前往目的地,下午載到Nick後,一行四人用嘴砲般的姿態從新竹開上高速公路,誰知道要北上開程南下,來回浪費了3小時,等我們抵達羅東時,時間接近傍晚,想吃的不是倒店就是還沒開,失望之餘在路上隨便找一家便當店果腹,沒想到卻意外的好吃又便宜,再次加深我對宜蘭當地食物的好感。
▲打包完的背包與行李包,左邊那顆還沒加相機等隨身物品和保溫瓶的水就已經18kg了。上河地圖當然是一定要準備的。
▲在羅東鎮上終於找到一家便當店,沒想到卻意外地好吃,而且很便宜喔。
Day0 11/28 環清宮
晚上開車走台7線,經過武陵農場後,來到環清宮,因為我們抵達時間較晚,環清宮已經布滿各路登山旅客,車位難求,停在附近被住戶趕來趕去的,最後我們將車停在前方不遠處的台7假路上才是王道。環清宮的四人房很小,幾乎沒移動空間,洗澡要看熱水器溫度,雖然一個人300元,但感覺cp值還行,至少比畢羊單攻那次的鐵皮屋好太多了。晚上有一團要去雪山的中年人團很吵,可能是初次登山吧,吵到很晚才睡覺。
▲開了好一長段的台7公路,經過武陵農場後終於來到環清宮,將車子停在下方的路邊才是王道啦。這次入住的四人房,將身體靠在牆邊拍攝,可以發現這間根本兩坪不到,卻要擠4人,有點誇張。
▲有個屁孩跑到上鋪去爽...
▲環清宮外圍樣貌,隔壁就是警察局,從牌樓上去就是環清宮,兩旁的住戶對於外來的車子要借停到凌晨4點非常不願意。
Day1 11/29 武陵農場、新達山屋、品田山
因為今天要重裝到新達山屋,還要去品田山,因此我們選擇早起,4:05從環清宮出發,沿途找路過去,約5點才抵達武陵山莊的停車場,大家整裝之後,拍張照,5:12從武陵吊橋出發,開啟了這趟旅程。
▲大家在公路旁整裝。車子剛好停在有路燈的地方,因此在這邊整裝方便,不需要戴頭燈,又不用怕吵到其他旅客。
▲四個人的大背包將我的帥凹行李箱塞滿滿的。
▲ 來到這邊停好車大概是早上5點,天還沒亮。這趟旅程就是從這邊開始的。
▲5:12的武陵吊橋,話說我們在這邊找吊橋找了約10分鐘有,找地當下有種"該不會因為找不到入口這趟行程被迫取消吧"的念頭。
6:09桃山/池有登山岔路口,在登山口之前是水泥路上坡,走的時候因為太陽還沒升起,因此沒看到沿途的景色,直到回程時才發現這段路走在樹蔭下,那種林木聳立的遮蔭的感覺非常的好。這段水泥路長約4km,雖然走的時候是凌晨,又在樹蔭下,但還是會累會流汗的,大約花1小時才完成。我們在登山岔路口休息一陣子,順便吃早飯,並於6:30朝池有登山口出發。
▲武陵吊橋到桃山/池有登山口路段的沿途景色。整段路皆為緩上坡,但重裝走起來還是會流汗的。
▲6:09,抵達池有/桃山登山口處。
▲這趟旅程預計從池有上桃山下,因此要走左邊上去啦。
▲眾人在登山口前先休息享用早餐,完食之後準備迎向這趟旅程真正的挑戰。
▲登山口前的介紹牌,清楚地介紹出武陵四秀命名的由來與地形特色。
我們維持緩步向上,約500公尺至1公里的里程做短休息,重要景點作長休息兼拍照,就這樣依序7:09抵1k路牌休息,8:03抵1.5k路牌,8:39抵2k路牌,9:04抵2.2k路牌,作長休息。這邊是藍教官出事的的地方,因此我們特自在此停留。這邊的開闊處開始可以看到雪山圈谷,而路況也從撲滿針葉的林道變成混石塊的上坡路段,登山的考驗從此開始囉。
▲從池有登山口開始出發啦。
▲初始步道沿途景色,都是軟木林道上坡,皆走在林蔭之間。
▲ 這照片沒什麼意義啦,就是請學長幫我拍照一下,不然每次出去都沒自己的照片。
▲ 這段路陡上坡還是有的,而且還不少。
▲來到這個高度沿途都是芒草,這季節芒草花盛開,就讓遠方的中央尖與芒花合照吧。
▲跟隨告示牌方向拍攝,還是有抓到中央尖、甘薯峰、無名山、鈴鳴山、畢祿山等山頭的。
▲來到2.2K處,藍教官出事的地方,在此停留以茲紀念。
▲ 2.2K附近有開闊的展望可以看到雪山主峰、雪山圈谷與北稜角。原本還一直說,上去一定有更美的雪山可以看,誰知道這畫面是這兩天唯一可以看到雪山的時刻了。
▲雪山圈谷與北稜角,放大畫面。
▲在這之後,雲霧開始壟罩山頭,從此跟好天氣絕緣囉。
順著步伐依序前進,9:43抵3k路牌,鐵杉箭竹開始出現,巨石/樹根/原始路況出現,10:21抵3.5k路牌,這邊也是有名的是三岔營地,再往前50m則抵桃山/池有三岔路口,因此我們選擇在此停留長休息,順便在此煮食午餐,突然間Nick認出一個哇哈團的領隊朋友,原來它們是秀霸線的隊伍,已經順利完登,正準備下山,在山中遇到朋友難免寒暄並且拍照留念。就在11:23兩隊一起整裝分道揚鑣,這自朝自己的目標前進。11:26抵達池有山石瀑登山口,在此之前路段都算穩定上坡,石瀑之後開始變得難走。
▲ 3K之後步出樹林間,此時要視天氣好的話,應該可以看到很多美麗的視野。
▲原本的芒草也逐漸地被箭竹所取代,鐵杉開始出現,代表大略進入海拔2000公尺的地方了。
▲ 一顆大鐵杉~
▲ 巨石岩稜路段越來越多,慢慢取代了原本的軟木林步道。▲途中遇到一株全紅的山毛櫸。
▲ 10:21,來到3.5K處,這裡是三岔營地,地勢平坦廣闊,又在林間可避風,是一處非常理想的露營地段。
▲ 從三岔營地再往前走50公尺就會抵達三岔路口,這路口是通往桃山/池有山的必經之地,來到這邊也表示我們已經登上稜線。我們巧遇認識的挖哈團嚮導,他們這團開的是秀霸線,已經完成目標準備從池有步道下山了,難得遇到認識的人,就大家一起拍個照吧。
▲岔往桃山與品田山的指示牌,我們當然要先走品田囉。
▲那個按照慣例,都必須要發內功煮水,下面的爐嘴只是裝飾。今天的午餐就是這碗超好吃的辣味牛肉泡麵。
▲ 11:26,抵達池有登山口,池有山有兩處登山路徑,其中一處就是從這邊的石瀑上去。
▲ 請宅良當比例尺順便幫他拍張照,不然他都沒畫面。
▲ 拍完照後繼續往前走了,路線不是他倆比的那方向喔。
▲ 從池有登山口開始,沿途落差較大、陡上又陡下的路段變多,並且多是碎石路段。有碎石當然就免不了瑰麗的岩層景色。
我們約11:50抵達池有名樹,原本只想一分鐘拍照兼休息,沒想到因為大家玩出興致來,整整花了20分鐘在這擺pose,回想起來頗感無言。從這邊過去新達山屋的路開始崎嶇下切,沿途巨石不斷,我們於12:31抵達新達池,突然肩腹部一騰,似乎是午餐辣味牛肉泡麵惹的禍,眼看新達山屋就在闌珊處,但我卻沒時間幕然回首,將背包往地上一扔,抓了一把衛生紙跟塑膠袋,讓我有機會落實無痕山林,滋養台灣高山大地。
舒爽之後,突然發現有一條岔往大壩的路口,我想有機會我也想往這條路走過去。根據時間紀錄,我們12:42抵大霸岔路口,12:53抵亞美池,並於12:56抵新達山屋,目前為止累積里程約6km,我們將背包放入新達山屋內,整裝大休之後,於13:22出發前往品田山。
▲ 這邊就是武陵四秀的景點之一池有名樹,一株生長在斷崖邊的鐵杉,樹形蜿蜒、極具張力,非常好看。但其實沿途這樣美麗的鐵杉樹很多,不只池有名樹喔。在這邊我們至少浪費20分鐘在按快門,就隨便意思一下放個兩張照片上來吧。
▲ 看到新達山屋啦,今天的重裝行程終於告一段落了。
▲ 這邊有一條路可以岔往大霸尖山,當然不是這趟旅程的路線,所以拍個照留念一下,希望以後有機會往這邊走去。
▲新達山屋旁邊的亞美池。其實附近還有一些黑水塘,池有山也因為這些黑水塘而命名的。而當天因為新達山屋缺水,因此另外一團商業團他們的飲用水就是在這邊取得的。我們肚子比較弱,所以飲用水就自己揹上來了。
▲新達山屋的外觀跟廁所樣貌。
▲現在的溫度大概7~8度左右,感覺挺舒爽的。
▲大家放下重裝換輕裝,整裝完畢後,時間大概是13:22,在山屋前拍張照,我們準備前往品田山了。
從新達山屋起算到品田山的路途約1.6公里,爬升約350公尺,前200公尺算是熱身路段,之後就是累人的上坡。沿途雲層散開幾分鐘,讓我們有幸能夠看到東壩壩頂,好不感動。我們在14:16抵達品田前峰,當時有雲霧遮罩,並不能將品田山特有的斷層節理顯示出來,但深V型的品田斷崖直落落的橫在面前,大自然雕琢出來的氣是分毫不減,雲霧中倉促的拍了幾張照,發現拍照不能顯示眼前畫面一分一毫,失望之餘嘆口氣,抓起下方的鐵鍊,開始進入品田斷崖的試煉。經過一番努力,於14:51抵達品田山,耗時約2小時。
當日午後的品田山山頂接壟罩在雲霧之中,原本應該看到的雪山連稜、大霸群峰等美景通通消失不見,讓我們錯愕萬分。不過登上品田的滋味是美好的,失望之餘我們還是花許多時間在上頭拍照、休息、玩樂,等著等著25分鐘過去,感覺應該等不到雲霧擴散之時,我們才悻悻然的下山返回,此時的時間已經是13:15。
▲ 前往品田山剛開始的路段,淺草如茵的非常好看,後方那顆山頭就是池有山。
▲ 還有告示牌替這片箭竹草坡作介紹。
▲ 途中還看到東霸壩頂的英姿,這是這趟旅程唯一可以看到跟"霸"有相關的景色了Q___Q。
▲ 我所站立的地方是品田前鋒,畫面看到的就是品田斷崖。直落落的V型斷崖氣勢非凡,異常壯觀,我實在不知道怎麼用相機顯示眼前看到的畫面。
▲ 從斷崖鞍部上看品田山山勢。
▲ 從斷崖鞍部上看品田前峰山勢。
▲ 14:51,抵達品田山3524M,品田山上找無三角點石柱。
▲登上品田山,我們以為可以站在山頂遠望雪山山群。
▲登上品田山,我們也以為可以看到慕往已久的大霸群峰。
▲結果我們看到的景色是這樣的... 是這樣的... 是這樣的...。
▲失望之餘大家只好在山頂上拍拍照留念一下。
▲順便看看品田山特有的斷崖節理。
▲ 縱使沒有大景,但辛苦的來到這還是要來合照一下的,不要問我為何宅良不見了,那傢伙到品斷就很俗辣的撤退了。拍完照後回山屋啦。
怎麼來就該怎麼回,這是登山的不變定律,回程的下坡路程部會消耗我們太多時間,我們於16:19返回新達山屋,結束今天的健行旅程,預計行走13.2km。並且開始準備晚餐。冬天的新達山屋天黑得特別快,5:10已經天黑了,我們在外頭張羅準備,就是想搶在還有陽光時,氣溫還沒凍結時用膳完畢,正當用餐到一半時,有一隊由中老年的商業團隊伍終於抵達山屋,因為時間差的因素,注定今晚他們吵我們,明早我們吵他們的山屋時間差法則。
▲ 怎麼來的就該怎麼回去,這是登山的不變定律。
▲ 16:19 ,我們回到新達山屋,必須開始準備晚餐了,趁天還亮著的時候。
▲ 新達山屋內樣貌,新達山屋的床位本來就大,又沒有並無滿員,所以格外空曠,大空間睡起來就是蘇胡阿~
Day1 11/30 池有山、桃山、武陵農場
屋外的氣溫約1度,時間是早上3:30,因為我們今天還必須走到桃山去,所以我們一行四人早早起床,煮食早餐,於4:48分整裝完畢後,拍下今日的第一張團體照後,出發上路。往池有登山口的方向過去是上坡,晚上睡眠不足又加上身體還沒暖開,這段路我走得非常辛苦,感覺好像快走不下去似的,後來經Nick提醒,才發現我因為沒扣胸扣,整個大裝備在背上晃來晃去的,差點累垮在這。我們5:39抵池有名樹,又在這玩了一陣子,6:06抵第二個石瀑區,下背包輕裝上攀,想上池有山卻不是正確路線,直到6:16才從第二個池有登山口(非石瀑)上登。當天於6:24日出中央尖,驚喜之餘案下幾門快門,瞬間發現不對,因為距離開頭還有100公尺,已經日出,我還沒到池有山頂!趕緊相機抓著,整路衝刺,6:27後抵達池有山,共耗時11分。
▲ 凌晨4:48,室外溫度是1度,外面的桌子都結霜了。
▲ 我們一行四人在新達山屋前方照留念後,馬上往池有山的方向前進。話說這張照片太可惜了居然沒有對到焦。
▲ 5:39,抵達池有名樹,這時天空剛亮。
▲ 我們6:06抵達池有山第二個石瀑區,誤認那邊就是上池有的登山口,讓我們浪費了10分鐘的時間,最後找到池有山第二登山口上去。
▲ 在池有山山頂前50公尺看到日出非常高興,因此在這停留拍日出。拍完後發現不對,我還沒到山頂阿 !!!
▲ 趕緊兩步當一步跑,6:27日出之時,抵達池有山山頂。
當天的池有山山頂很美,算是這趟旅程風景最好的時刻,雲霧剛好散了一些區域,可以看到不遠處的品田山與桃山,兩座山頭在黃色的朝陽下閃閃發光,露出百岳的王者霸氣,空氣乾淨且清晰,將桃山的照片放大還能看到桃山上有7個人在山的那頭,但大霸群峰與雪山稜脈依然藏在雲霧之中。我們在上頭等阿等,依然等不到南北面雲霧散開之時,待到6:54,只好又失望的下山去了。
▲ 日出的雲海景色,沒辦法,這趟旅程難得有高山風景可以看,感到到快哭了。
▲ 從池有山往品田山眺望。
▲ 從池有山眺望桃山,話說照片放大後,可以清楚的看到桃山山頂上有7個人喔。
▲ 池有山頂上風光。
▲ 來到山頂一定要跟三角點合照的。這根三角點已經風化的有點嚴重,看不清楚上面的字樣。 個人的第21座百岳。
▲ 給宅良來一張,這顆是他這趟旅程的唯一一座百岳。
▲ 不久之後,我們的下方有雲海,但頭頂上雲層開始壟罩,有越來越厚化不開的趨勢,我們原本還期望能在池有山看到雪山大小霸,看來期望應該落空了。
▲ 在池有山上拍張合照,下山去了,後方那顆山頭是被雲霧蓋得差不多的品田山。
我們於7:04下到登山口,7:26抵達池有第一(石瀑區)登山口,7:32抵桃山/池有岔路口。從這邊起算,要到桃山約有2.3km的路程,先陡下在陡上,路程剛好一半一半,因為描述這段的網誌不多,路程顛頗未知,我們在這稍作討論,要是路途不順,則看個人狀況選擇折返從池有登山口下山。
從7:32開始下波,我努力地調整呼吸,可能因為早晨來臨,又加上已經熱身完畢,這段2.3km路程個人感覺非常輕鬆,一開始是約1.2km的陡下坡,大多在鐵 杉林內的巨石間處走著。8:59來到這段路程的鞍部,最後的1.1km上坡開始。我難得的收起相機,按照自己的步伐前進,隨著里程木樁上的數字倒數,終於在9:27抵達桃山山屋,這段路程耗時115分。
桃山山屋這裡起了大霧,這趟旅程想看見大壩的念頭已蕩然無存,我們在這長時間休息後,於9:49準備前往桃山。桃山山屋到桃山只剩下短短的200公尺,上桃山幾乎沒有懸念,只花5分鐘,重裝揹著兩山步就給他踏上去,9:54抵達桃山,我們也在上面拍下霧茫茫的登頂紀念。
▲ 7:04,回到登山口,繼續往桃山方向前進
▲ 這邊才是真正的桃山石瀑區的登山口啦~ 早上看錯地方了,浪費了10分鐘。
▲ 大家還是停下和石瀑合照一下留念。
▲ 7:32 ,抵達三岔口,稍作休息後,馬上往桃山出發。根據里程木牌,這段路大約2.3km,但因為網誌上較少有這段路的描述,路程未知,因此我們稍作商量,若覺得狀況不好,則拆隊往池有登山口下撤。
▲ 隱匿於雲霧之中的桃山,就在遙遠的對岸。
▲ 從三岔路口眺望桃山山容。
▲ 前面1.2km都如畫面所示,皆為陡下坡,大多須踩岩石下切。
▲ 看到一塊畫有圖案的石頭,kahuma,布農族語,開墾耕地的意思。
▲ 來到一處長下坡之後,可以看到這根木樁,這邊是這段路的鞍部,表示下坡已經結束,接下來就是1.1km的上坡路段。
▲ 景色優美的鐵杉林道。
▲ 如劍龍稜般的岩層,路就是順著岩層衍生方向過去的,需走在這岩層上面。一株爬在尖翹岩層上的柏樹,有美意。
▲ 如劍龍稜般的岩層,無人的畫面再來一張。
▲ 這段路上高聳的杉林景色。
▲ 發現一處石洞,看起來深黑深黑的,用閃光燈一照其實很淺。
▲ 走上草坪後,馬上就可以看到桃山山屋了。
▲ 9:27,抵達桃山山屋。此時山屋內大門緊閉,裡面有些許包包,應該是有隊伍往喀拉業或桃山了。
▲ 桃山山屋內部的樣貌。基本上跟新達山屋類似,但空間沒新達大,容納量也沒新達多,
▲ 9:49,距離桃山最後200公尺,出發了。
▲ 走一下就看到桃山山頂,這是一種登石門山的概念。
▲ Nick站的地方就是三角點,不遠處有一根路牌。
▲ 喔,原來是往喀拉業的岔路在這裡。
▲ 馬上前往喀拉業... 我又不是瘋了... 這不是這趟旅程的路線啦,拍拍照意思一下就好。
▲ 往喀拉業還有3.5K,不太輕鬆呢。
▲ 9:54,抵達桃山3325M。
▲ 桃山上景觀牌的解說,在這邊天氣好的時候是可以看到雪山跟大小霸的。
▲ 桃山頂上依然霧茫茫一片,注定我們這趟旅程的山頂上完全無景了。失望之餘,既然登頂了就來拍照留念吧。個人的第22座百岳。
▲ 跟Nick合照一下。
▲ 不久之後,在下面鬼混的學長也到了,剛好有一隊伍從桃山登山步道上來,請他們幫我們合照囉。
雲霧絲毫沒有化開的趨勢,我們於10:18從桃山登山步道下撤,當下到約4.0K的位置時,我們正式步出天上雲霧,下方的氣候陽光普照、乾淨透徹,跟上方濃厚灰黑的雲層相比是天壤之隔,再持續下去,整個武陵農場與七家灣溪清晰可見,偶爾會有成片成群的芒草花開在路旁,讓我們直呼:要看芒花何必去草嶺古道,來桃山步道就可以看到?!
嘴砲了一句宣言後,繼續下山。這段步道從3.0K之後趨近和緩,芒草更盛,2.0k之後步入松林區,偶有幾顆山毛櫸與紅楓樹,老實說走到後面感覺非常的無聊,心理一直碎念是到了沒啦。伴隨著手機音樂與內心的哀怨持續下降,1.0k之後皆行走在松木林間,直到路過七家灣溪上游,人工搭橋步道出現,就在我要感嘆回到人類文明的時候,一群年輕的帝雉家庭出現在我眼前,讓我這趟旅程增添幾筆風采。
▲ 10:18,往桃山登山口方向,開始下撤。路牌說這段路有4.3km長。
▲ 虎杖花。
▲ 降到一定高度後,突然豁然開朗,原來山下的武陵農場天氣非常之好。從這邊可以看到武陵農場與七家灣溪。
▲ 石竹。台灣百岳很常看到的小植物。
▲ 3K路牌之後步道轉為軟木林道,但陡度還是有的。
▲ 3K之後的林道樣貌,至少不需要在岩層上面又跳又跨的了。
▲ 海拔再降低,箭竹退去,芒草花盛開。
▲ 桃山登山步道3K~2K的林道樣貌。
▲ 路上遇到一顆紅楓樹,因此在此駐足一陣子,順便當休息囉。
▲指示牌說這邊看的到北二段的景色,那個...景不景色在這趟旅途來說已經無所謂了。
▲ 桃山登山步道2K~1K的防火巷林道。
▲ 來到一處小瀑布,這邊已經可以看到人工設施,看來終點不遠了,拍小瀑布的時候突然發現...
▲ 居然看到一群帝雉家庭從山腰旁切出來要下到瀑布那玩水,估計是一公三母。
我們於13:04抵達桃山登山口0K里程木樁,正式結束登山之旅,接上步道後,遊客突然多了起來,我們幾個揹著大背包感覺就相當突兀,旅客們紛紛詢問我們此行的目的,並且發出對於登山客的驚嘆聲。13:11接回人工林道,我們才發現這段路的兩旁杉林挺立,抑鬱蒼幽,走起來格外舒服,後面還剩13kg的背包重量彷彿不見了,走起來輕飄飄的,13:27武陵吊橋,13:36武陵山莊,回到車子旁邊,結束這段旅程。
▲13:04抵達桃山登山步道0K處。
▲13:11,接回人工林道。路上的老大哥看到我們大包小包的,馬上過來詢問我們的目的,並且感到驚嘆。或許登山者對他們來說是稀有物,走在路上大家都一直往我們這瞧,挺怪的。
▲ 請一位老大哥幫忙拍照,技術非常的好。
▲ 林道樣貌,原來這條林道白天看起來這麼漂亮。
▲ 武陵吊橋旁的河道景色。
▲ 武陵吊橋,走過去之後,這趟旅程就要邁入尾聲了。
▲ 突然發現,原來投遞箱在這邊!! 當晚因為太黑了,沒看到投遞箱就在武陵吊橋旁。我只好默默地將我們收藏好的許可證投入,晚了兩天別見怪。
下山之後當然要來洗個舒爽的熱水澡,我們到武陵露營區付了50元,卻得到沒有熱水或半燙半冰的熱水供應淋浴間,品質非常糟糕。倉促的沖洗完畢後,全身爽滋滋的到旁邊的販賣處買了抓餅跟麥根沙士來喝,一整個身心大解放。最後跑到雪山登山口懷念一下大水池,並且拍了幾張照。最後要離開時發現武陵明信片上的吊橋紅楓,要離開的車子停了下來,大家拿起相機對準那棵樹,眼睛又擠快門又按的,遠的近的都拍過一遍後,才心甘情願的驅車離開武陵農場返家去。
▲ 露營區旁的獼猴,悠哉的勒。我們花了50元去露營區使用淋浴間,熱水供應狀況很糟,不太滿意。
▲ 洗完澡後,舒爽舒爽的跑到隔壁的攤位買抓餅和沙士來喝,潮爽的der~ 喔這似乎跟畫面無關,這張牌子式攤位旁邊武陵農場的旅遊導覽圖。
▲ 飽食後,我們跑到雪山登山口前觀光。還記得去年我們就是從這條路下來的。
▲ 來到雪山管理站怎能不拍旁邊的大水池呢。
▲ 瞬間看到雪山登山步道大景。
▲ 請路人大哥幫我們合照一下,雪山登山口。
▲ 雪山管理站旁大水池,私人角度景點拍攝的景觀。
▲ 就在要驅車離開武陵農場的時候,經過這吊橋發現一顆非常紅的楓樹,當然要停下來拍照阿!!!
▲ 在溪谷旁的紅楓,今天沒帶廣角鏡頭拍不出全貌啦。
▲ 模仿明信片的樣子拍,後來才知道這棵楓樹是武陵農場的景點耶。
▲ 就以這張拍完楓樹的照片當作這趟旅程最後的畫面,武陵三秀兩天一夜自組重裝之旅,結束。
這趟旅程兩天共走23.5km,經歷三座百岳。沒見到北面大霸群峰,也看不到南邊的雪山稜脈,但沿途步道景色優美,變化不斷。中央尖偶爾露臉,巨大鐵杉不停地伴隨,沿途有名樹、有異石,有夕陽、有朝日,有冰霰、有汗水、有品斷、有2.2K的藍教官。初以吊橋始,末以帝雉終。若說有什麼遺憾在上頭,那就在走一次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