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 兒玉山 2606M;(2) 東水山 2611M
(3) 兒玉山遠眺玉山、玉山北、玉山北北峰;(4) 特富野古道 3.8K處
(5) and (6) 特富野古道沿途景色
特富野古道連走兒玉山、東水山、東水西山O行路線於滿滿地森林浴中完成了。今日是萬里無雲的大晴天,但這趟旅程全程走在蒼幽的森林步道內,不易被曬。陽光從筆直的杉林間隙灑落,光影點點,樹影斑駁,搭配4月初略暑的春夏氣候,走在林道間微風徐徐,氣溫合宜。整趟旅程雖然沒有大景展望與開闊視野,但行走在鐵道遺跡上又穿梭於林木箭竹叢中感覺通體舒暢,有柳杉筆直林立、有杜鵑花開於樹梢,更能遠眺玉山主峰雄偉之姿,真讓人覺得舒服又滿足。
[景點網路資訊整理]:
◎ 兒玉山:海拔2606M,又稱自忠山,山頂有顆山字森林山角點,又有一顆官有林境界標第四號基石。其登山口位於特富野古入口處約50公尺處,從登山口到頂端約1~1.5hr,登頂後需折返,頂上東方視角開闊處望去可以清楚看到玉山主峰稜線和鹿林山、麟趾山。
◎ 東水山:海拔2611M,頂上有一顆三等三角點,山頂上皆被箭竹叢與杜鵑木環繞,無展望。東水山山角點前約50公尺處往南有一岔路可前往北霞山。東水山被列為嘉義12名山之一。
◎ 東水西山:山頂無基石,從網誌上看到定義東水西山的制高點不一,但目前有一東水西山的紙牌掛在雨量觀測站門把上,此行我們姑且將雨量觀測站當作東水西山大基石,位於下切至特富野古道的沿途中,沿途森林遍佈,無展望。
◎ 特富野古道:該古道兩處出入口「自忠」和「特富野」全長6.3km,往返約13km,於3.8k之前沿途步道平緩寬大,兩旁皆是高大參天的柳杉林,還有少許那被砍到面目全非的紅檜殘木。聽聞該路徑早期是鄒族人狩獵路徑,也是在日治時代建立的舊水山線鐵道,做為運輸木材使用,保留至今成為旅途中可見的鐵道遺跡。這次特富野古道我們走到3.8K處後往返,並於持續下切到盡頭6.3k處。
[參與人員]:
姐姐-Renee、我-帥詠、文宗-Jimiras、小毓-Sidney、小兵-Nick、大蘭覺-阿蘭、Zoe。
[行車資訊]:(括號為塞車時替代路線)
國道三號嘉義/中埔出接台18線朝中埔出發 -> (18線66k處7-11之後右轉169縣道) -> (2.2km後左轉友友湖部落聯絡道) -> (1.7km後右轉接回台18線道) -> 沿途經觸口、石棹、阿里山公園,往自忠方向在台18線96.5k處抵達特富野古道入口。
[健行路線]
特富野古道入口 > 兒玉山 > 東水山 > 東水山西峰 > 特富野古道2.7K > 特富野古道約3.7K > 特富野古道入口0K
[時程表]:
10:52 特富野古道入口
10:53 錯過真正兒玉山登山口
10:55 舊(險)登山口處攀上 (編號X210)
11:30 上切至野生山葵園處
11:39 接回兒玉山登山路徑
12:15 兒玉山、東水山岔路口
12:30 兒玉山 2606M
12:48 返回岔路口
13:00 午餐
14:00 續走東水山
14:35 東水山、北霞山岔路口往東水方向
14:37 東水山 2611M
14:45 前往東水西山,下切到特富野古道
15:10 東水西山(無基石) 2600M
16:00 特富野古道2.7K處
16:40 特富野古道3.7K處
17:07 返回
18:00特富野古道入口
[旅遊紀錄]
‧兒玉山
清明連假,我們一行七人來訪特富野古道週邊,若只走6.32km特富野古道往返則會略顯單薄,經由小毓建議,我們原定行程以兒玉山至東水山下切特富野O型路線為主要目標,完成後續走特富野古道,再看時間折返,實際上我們這次走到3.7k處折返,從海拔2230M的古道入口開始,最高抵達2606M和2611M的兒玉山和東水山,海拔差約380M,屬於平緩好走得山區健行路線。除了一開始我們上錯登山口以外…
根據網路資料說明:「兒玉山登山口位於入口處約2分鐘的路程」,但其實正確的登山口指距離特富野入口約50-100公尺處,也因為網誌上那句話讓我們錯過好走的入口,選擇再更裡面、真正走了約2分鐘、石壁上漆有「X 210」字樣的陡峭山徑攀爬而上。這段上切路徑陡峭,土質鬆軟,踏點淺又非常不確實,一爬上去想退下就非常困難,又因路徑較少人行走,無明顯布條,走起來大家心底浮荒不踏實,在退無路進無處的情況下我們走走停停商量許久。幸好Nick有下載「Maps.Me」登山用的離線地圖,該軟體清楚的指出我們的目地方向,我們順著方位上切,不久後隨即切到正確的路徑上,GPS系統再次發揮它強大的穩定救援能力。途中我們還有經過一次處野生的山葵園,算是個因禍得福的而外驚喜。
‧兒玉山
因上錯路口我們耽誤了時辰,來到登兒玉山的岔路時已經12:15,跟途中遇到的山客打聽,上兒玉山路徑較短,因此我們選擇先上兒玉,然後再返回岔路的開闊陰涼處享用午餐。上兒玉山的上坡我們則毫無懸念,一股作氣15分鐘內隨即登頂,抵達了海拔2606M的兒玉山,有一山字型山角點。今日的太陽果然辣人,頂上毫無遮蔽蔭體,曬的剛從春天甦醒的皮膚刺刺癢癢的,但也因為萬里無雲,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東方的玉山主峰與稜線,還有鹿林山與麟趾山。
這趟旅程共有兩人帶了爐嘴,因此今日午餐有熱食享用,雖然我們終究還是無緣吃到嘴砲的高山羊肉爐,不過Nick帶了粽子上去蒸也是堪稱一絕,我們就在粽子、辛拉麵、肉塊泡麵、與一堆零食的進攻下,填飽了肚子,肥滋滋的踏上前往東水山的旅程。
‧東水山
從岔路口到東水山的路程平緩上坡,但全程皆走在森林裡,此時林相多變,沿途有看到紅檜,杜鵑樹與箭竹林,就在距離頂端約30公尺處有一岔路可前往北霞山,但這次北霞也不在行程規畫內,因此沒有連走。東水山海拔2611M,山頂有顆三等山角點,週遭都是箭竹林,毫無展望可言,因此拍完照當紀念後,我們馬上就繼續下切特富野古道。
‧東水西山
從東水山下切途中會遇到一座雨量觀測站,我從網誌上看到大家定義東水西山的基石都不太一樣,我們沿途也沒有看到明顯的東水西山基石,最後來到觀測站時見到該站的門把上掛有東水西山的字樣,因此我們一群人就姑且把觀測站一整座當作東水西山的基石了,戲稱這應該是有爬山史以來最大顆的山頂基石了。
‧特富野古道3.8K
從東水西山下切到特富野古道的路均是林間下坡,走起來較為無趣。當看到鐵軌的那一刻突然有種感動的念頭,因為這預告著我們已結束這趟約5.5km的山路,而下切的銜接點則是特富野古道2.7k處。下切之後沿途的旅客突然多了起來,我們續走特富野的途中,有幾位來輕旅的旅客看到我們各個大背包、登山杖、登山裝的感到非常驚訝,跟旅客會過面時,還聽到有人說「走古道有這麼誇張嗎」的錯身語句,只能說特富野不是只有一條路呀。當然我們帶著旅人眼中這奇怪裝扮來到了3.8k處,並且決定在此返回,結束這段雖然毫無開闊景色,但一路走來相當舒服的特富野古道週邊O型旅程。
△ 往自忠的方向開,將車停在97K處的路邊,往上走個50公尺隨即到特富野入口啦。
△ 沿途遠山景色,今天的天氣晴空萬里。畫面右方最高的山頭即是玉山主峰,形似駱駝雙鞍的即是玉山北峰、北北峰。畫面左方最高的稜線則是望鄉山、郡大北峰、郡大山。
△ 特富野古道入口,今日健行的全員人員。
△ 就是這個moment ! 正確的兒玉山上切登山口在Jimiras的左方,但是我們嘻嘻哈哈的,錯過了該登山口。
△ 補一張回程拍的登山口樣貌。離路口約走1分鐘的長度,底部樹根盤錯,綁滿布條,陡度也比較符合正常的坡度。明明有好多布條阿,我們怎會沒看到呢...
△ 我們選擇從漆有X210字樣的山徑上切,這段上切路徑陡峭、土質鬆軟,踏點淺又非常不確實,一爬上去想退下就非常困難,又因路徑較少人行走,無明顯布條,走起來大家心底浮荒不踏實。
切上去之後的大家,馬上發現路徑不明顯,可是因為路徑太陡峭,發現下步去後,只好硬著頭皮上切,跟隨GPS的導航方向行走。
△ 終於來到一處平緩的地型,大伙稍做修整。
△ 行經一處疑似荒廢的山葵園,地上的土質鬆軟,推測要馬就是有整地過,不然就是少人踏至。
△ 幸好我們有下載「Maps.Me」登山用的離線地圖,該軟體清楚的指出我們的目地方向,我們順著方位上切,不久後隨即切到正確的路徑上。GPS系統再次發揮它強大的穩定救援能力。
△ 踏上正規旅程後,大伙的行進速度馬上就拉上來了。沿途都是走在這種柳杉林下的林間道路。
△ 前往兒玉山的林間路況,皆是緩上坡,算相當好走。
△ 來到此處岔路,剛好遇到一對夫妻長輩,經過問路確認後,畫面左上方是往兒玉山的路徑,畫面右方(該夫妻的站位)是續走東水山的路徑。
△ 聊了一下天後,我們馬上上切前往兒玉山,並且計畫下到剛才的岔路口用午餐。
△ 不久後來到兒玉山頂上了,跟地上的紙牌還有基石合照一下。我跟Jimiras。
△ 大蘭覺 and 王散方。
△ Nick and Zoe。Nick說這角度視野較佳,但是臉會黑,所以自己拿手機出來打蘋果光!好在我相機表現非常好,還是將你的臉拍的黑黑的。
△ 因為自覺很狼狽,死都不肯露臉的小毓... △ 請將垃圾帶下山,山神一路保平安。
△ 兒玉山,海拔2606M,頂上有顆山字型三角點,此處可以看到玉山主峰與稜線景色。
△ 這是一個在兒玉山抓玉山主峰的概念。
△ 帶著娃娃走天下的小毓,拿出了她的寶貝們,跟頂點合照了。
△ 娃娃兵與兒玉山。
△ 相機焦段不夠,只能盡可能的將畫面拉近,右方那顆尖尖的山頭是玉山主峰,左邊藏在樹枝後方的兩顆則是玉山北與北北峰。
△ 岔路口有一處長相奇特的斷木殘根,根處還有個洞,我看網誌上很多人都會跟這洞口合照。...好啦,其實我們也有,只是懶的放上來。
△ 先下到岔路口的Jimi馬上將他的新拉麵堆起來嚇嚇大家。
△ 大伙於岔路口享用熱騰騰的午餐。
△ 左圖是一個蒸粽子的概念。右圖是一個吃保麗龍碗肉塊泡麵的概念,有確實落實無痕山林。
△ 為什麼我覺得Zoe總是無時無刻在無神。借她當比例尺,她後方的路則是前往東水山的去路。
△ 飽食後隨即動深前往東水山。路途的山徑景色與路況。有杜鵑林加蕨類植披。
△ 路途的山徑景色與路況。有箭竹林。
△ 某個程新悔過的前輩留下的牌子,敬告各位後輩登山時別亂跑。
△ 這裡是一個岔路口,右方不遠處就是東水山頂點,左方則是往北霞山的去路。
△ 這牌子被釘在某不起眼處,說明了前往東水山與北霞山的路徑。
△ 東水山,海拔2611M,頂上有顆三等三角點,無展望,但是週遭圍繞高過於人的箭竹叢,翠綠環繞的感覺還是挺不錯的。
△ 東水山到囉,小毓的娃娃兵又出現了。 以下開始是獨照時間。
△ 獨照完畢。
△ 在東水山頂上不遠處的一顆杜鵑木,上方有盛開的白杜鵑花。
△ 這張照片也沒什麼特別的地方,只是這邊是東水山往特富野古道下切的路段,唯一的開闊展望處。難得看到開闊的景色,心情總是愉快的。
△ 落滿地的玉山杜鵑花,看來這邊花期已過。
△ 不久後來到一間雨量觀測站,該建築的門旁掛有東水西山的紙牌,因此我們姑且就將這處當做東水西山的基石了。好~大一顆基石。
△ 有東水山西峰的字樣掛在測報站上。
△ 水山,這由來其實很有趣,原本這山叫"水山",而在東方的山頭就被稱為東水山,但因東水山比水山有名,因此水山被篡名改稱東水西山。網路上看到的,也不知是真是假。
以下則是眾人開啟拍照模式,好好的跟這顆大基石合影的獨照。
△ 獨照完畢囉。
△ 下切的路徑,耍逼的小毓。
△ 這是什麼神展開的意境阿,跑到樹洞上拍傑克與螺絲?△ 某人說他有當明星被拍的心裡準備,所以身上隨時帶一副墨鏡是合情合理的。
△ 哈哈哈,又被我抓到歷史性的一刻了。BJ4。
△ 下切至特富野的途中林相,柳杉、紅檜殘骸、低矮蕨類。
△ 王散方在拍某株帶有紅色種子的小苗。是硃砂根,紫金牛顆,紫金牛屬。
△ 終於下到特富野2.7K處了。為了防止一般遊客亂闖前往,因此特地在入口處立一牌子敬告各位,路跡不明,請勿貿然前往。
△ 請勿任意採取森林任何產物的告示牌,貼上被鋸得亂七八糟的紅檜殘骸上更顯得諷刺。
△ 大家在特富野古道2.7k處合照一下,因為終於下到平坦好走的特富野古道,大家都非常的開心。
△ 娃娃兵也跑出來透透氣啦,這次是列隊在鐵軌上。
△ 大伙於特富野古道鐵軌遺跡途上合照。 特富野古道上鐵道遺跡與林間景色,整條古道於3.8k前都是平坦寬大的鐵路遺跡道路,是個居家合宜的旅遊道路。
△ 特富野古道3.7K前的路徑與林間景色。
△ 終於走到3.8K處的休憩點,在往下走路況會變的較陡,而當時時間已接近夕陽,正是我們該折返的時候了。
特富野古道3.8k處,也是我們此行的終點,時間已經接近夕陽時刻,山區微微起霧,卻也意外產生投射於林間的斜陽景色。
△ 一顆帶有愛心形狀的樹洞。
△ 娃娃兵在前往自忠方向的樹牌上,告訴我們應該要動身返回了。
△ 夕陽時刻,被染黃的柳杉林。
△ 夕陽時刻,被染黃的柳杉林。
△ 回程沿途景致。
△ 一顆橫長在山谷間的樹。
△ 在入口處,有一個小心有熊的告示牌。
△ 特富野古道出入口。走完全程的大家坐在地上懶得起來橋相機了。
△ 特富野古道的路線說明圖。
△ 特富野古道出入口全景。Happy ending啦。